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穿越时间感动你我!终于明白这个城市为何叫"乳山"

2022-10-05 16:55:19 2530

摘要:近几天,以红色乳娘为主题的民舞舞剧《乳娘》刷屏互联网,小编看了也是泪湿双眼。在小编以前的认知里,乳山是因境内大乳山而闻名,如今小编却真切感到,乳山,以爱闻名,以乳为名,名副其实! 不管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祥和宁静的和平时代当年那舍己为...

近几天,以红色乳娘为主题的民舞舞剧《乳娘》刷屏互联网,小编看了也是泪湿双眼。在小编以前的认知里,乳山是因境内大乳山而闻名,如今小编却真切感到,乳山,以爱闻名,以乳为名,名副其实!

不管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还是在祥和宁静的和平时代

当年那舍己为人、以命相助、心甘情愿的大爱

始终激励着所有人

这份大爱不仅仅来自乳娘们的无私奉献

还有许许多多乳山人的守望相助

01

胶东育儿所为啥要建在乳山?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胶东党政军妇女干部队伍也不断壮大。险恶的环境,使不少妇女干部结婚后生了孩子无法带养,有的不得不送回敌占区老家,还有的送给当地老百姓带养。为了解除妇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革命后代健康成长,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指示胶东区妇女抗日救国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崖子镇东凤凰崖村筹建胶东育儿所。

为什么选址在这里呢?除了这个村具备四面环山、环境隐蔽的良好地理位置外,最主要的是这个村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是有光荣革命传统。

第一,中共胶东区委划定的红色政权牟海行署已于1941年2月建立,这一年的3月22日,盘踞在十几里地外的崖子集的国民党顽固派苗占魁部也被消灭,附近的村子都有党的基层组织,这一代的形势已经很稳定了。

第二,1932年开始东凤凰崖村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1938年1月成立党支部,1938年春,“三军”西上抗日经过这一带时,该村就建立了胶东第一个村级妇女抗日救国会。到育儿所在该村成立时,村里已经有十多名共产党员了。而且在战争年代,才不到200户人家的东凤凰崖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军或当民兵,先后有25名革命烈士,至新中国成立后,有十几名处厅级以上干部在全国各地党政军部门工作,其中副省长两人,还有军级干部1名。所以,育儿所选择在这里,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02

革命老区群众觉悟就是高

左起:乳娘姜明真、肖国英、宫元花

育儿所成立后,第一步工作就是在周围村庄物色不脱产的奶母。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带孩子不但要吃苦受累,而且要对外保密,担很大风险。育儿所的工作人员遵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积极与周围村的党组织和妇救会联系,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选择了一批奶母,经体检合格后,开始奶养孩子。这些奶母,有的是即将给自己断奶的妇女,有的是吃奶孩子不幸夭折的妇女,还有的是正在哺乳期的妇女。革命老区群众觉悟就是高,接过需要养育的孩子时都是二话没说,不讲条件,还有的主动请缨。

东凤凰崖村姜明真给自己不满8个月的儿子断了奶,从育儿所接来刚满月的婴儿福星。东凤凰崖村初连英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最小的正在哺乳期,可当听说育儿所找人为前线同志带养孩子时,一种责任感、一颗慈母心油然而生,她主动找上门抱了一个叫“爱国”的小女孩。邻居们劝她:“不行啊,你已经有个吃奶的孩子,再带一个身子能受得了吗?”她笑着回答:“这孩子的爹妈为了打鬼子连命都不管了,咱遭点罪算啥!”

说是叫育儿所,但是“所”在哪里?战争年代,山区农村条件非常艰苦,育儿所并无固定场所,并不是很多个孩子寄养在一起,为了隐蔽安全,也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温暖的家,孩子是随奶母分散在各村居住的,称奶母是“妈妈”。这样既密切了孩子与奶母的关系,又便于战时掩护,而育儿所的工作人员定时不定时地到各村各户巡查。

03

全村腾屋给乳儿住

1942年9月,牟海县全境解放,形势进一步好转,中共胶东区委决定将育儿所迁到东凤凰崖村东北面七八里路外的田家村。

田家村依山傍路,交通条件比较好,群众基础也非常好。当得知胶东育儿所要来时,热情的村民们立即忙活开了。党支部书记田树军跑前跑后,挨家挨户落实住房等事项。村民兵自卫队指导员沙树尊,当时兄弟四人挤在一幢房子里,刚刚盖好两幢新房准备分家,听说育儿所急需住房时,二话不说,马上让出新房给孩子们住。为了让孩子们住的舒服,他还在房子里建了南北两个大通炕,便于冬季取暖和工作人员晚上看护孩子。

在田树军的安排下,其他村民也很快收拾好自家的房子,给育儿所腾出了办公室、食堂等。村民沙民、徐田珍夫妇的大儿子沙树本参加八路军,是军属,他家有南北两栋房子,育儿所所长刘志刚(女)带着一个正在吃奶的孩子住在南屋。寒冷刺骨的冬天到来之前,沙民夫妇主动让出自己住的有火炕的北屋,给刘所长和孩子住,并且每天为他们烧火取暖,自己搬到没有火炕的南屋住。

为保证育儿所的安全,田家村民兵自卫队每天安排民兵轮流在村头和路口站岗放哨,防止可疑的人员进入村里。同时,为了防止狗乱叫暴露目标,村里百姓甚至都把自己养的狗打死了。

胶东育儿所迁到田家村后,工作虽然逐渐走向正轨,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孩子还是被分别寄养在周围村庄老百姓家里。虽然政府给保育员和乳娘每人每月1.5元的津贴,但是这些不脱产的乳娘们有着金子般的可贵心灵,把钱几乎全部用在孩子们身上。他们对这些孩子视同己出,克服种种困难,倾注全部心血,给他们喂奶、做饭、做衣服,把屎把尿,各方面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04

孩子们被分散在50多个村子

1944年3月底育儿所迁移到马石店村。根据孩子不断增多、仅有的5名工作人员忙不过来的实际情况,胶东行署陆续给育儿所增加了管理人员。人员多了,育儿所的工作开始具体分为总务组、医务组、巡视组3个组进行管理。

总务组负责生活供给。由于环境艰苦,生活条件极差,但是党和政府对育儿所还是格外照顾的,在粮食供应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月都按时给孩子和乳娘拨发粮食。每月发给乳娘粗粮60斤(口粮及喂养孩子的报酬),孩子的供应按年龄大小分别发给细粮18斤、20斤和22斤。每年按春冬两季把布和棉花发给奶母,为孩子做衣服。前方部队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凡是育儿所能用得着的,都及时派人送去,总务组再分发给孩子。

巡视组负责到周围村巡视乳娘带养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好调查、聘请新乳娘的工作。虽然孩子们居住的村庄有50多个,他们还是规定每半月进行一次检查,不漏掉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孩子,每次出发都要走数百里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规定饮食必须是卫生、营养、易消化,定时定量。除了不满周岁的孩子吃奶外,其他的孩子有时可以吃到大米、馒头、饺子及鱼、肉、豆腐、果蔬等。

部分乳娘分布示意图

医务组经常深入孩子们的居住村,为孩子及乳母检查身体,有病及时疗,同时向乳娘宣传普及卫生知识,预防各种疾病。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育儿所各种药品非常缺乏。最担心的是孩子得了麻疹并发肺炎,没有足够的对症药品,连一般的磺胺药片都少得可怜,只能就地取材,靠农村中的一些偏方和土方来治疗。尽管他们尽最大努力护理孩子,可是还是有7个孩子因肺炎、恶性痢疾加败血症死亡,给育儿所工作人员和孩子的父母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造成很大的痛苦。直到日本投降后,这一状况才得到彻底改变,从此育儿所的孩子再也没有发生死亡的情况。

05

几易居所

只为给乳儿提供更好的环境

1946年秋育儿所大班小朋友室外活动时的合影

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胶东育儿所的幼儿已由初时的2人增加到168人,工作过的乳娘和保育员有100多名。此时,年龄大的儿童均被安置到驻村小学学习,一切供给由育儿所负责。

1946年2月,遵照胶东行署指示,育儿所第一次将60多个不吃奶的孩子集中到莱阳过集体生活。另外160多个喂奶的和小一点的孩子仍然分散在各村抚养。1946年秋,胶东行署机关从莱阳转移到马石山一带,育儿所在莱阳的工作人员及孩子又全部搬回田家村,疏散到周围村庄,安置到以前的奶母和可靠人家里。及10月,国民党反动派对胶东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育儿所的孩子开始集中到田家村,无一损失。

随着抗战的胜利,育儿所的物资供应更有保障。同时,通过募捐和接受民间社会捐赠,也为育儿所的健康发展补充了更多的资金。1946年春,育儿所的孩子可以吃到奶粉、炼乳、巧克力、罐头等稀罕物了,这是经宋庆龄的呼吁,联合国救济总署为胶东国际和平医院发放的救济物资,胶东行署也分发一部分食品、衣物给胶东育儿所。1947年5月12日,国民党“新英平”号军用货船由上海去营口,因为触礁行至南泓村东不远的海面搁浅。经民兵乘舢板登船,缴获军用物资一批。其中生活用品有布料、奶粉、面粉、罐头等,乳山县政府指示优先送给胶东育儿所的孩子们一部分。

1948年春,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经胶东行署批准,育儿所由田家村迁至离乳山县城较近、交通方便、房舍宽敞的腾甲庄村,住址是没收的大地主的四五十间房子。院落内设有滑梯、大木马等儿童娱乐设施,还有个花园。此时所内有儿童300余人,工作人员80多人。

此后,育儿所根据年龄把孩子分成小学部和幼稚园两部分,对7周岁以上的孩子进行普通小学教育。幼稚园专门负责抚养管理6周岁以下的孩子,又细分成哺乳室(1周岁以内)、小婴室(1至2周岁)、大婴室(2至6周岁)。

胶东育儿所小朋友表演节目

课程主要是音乐、舞蹈、游戏、讲故事及常识课。在生活上,工作人员和孩子全是供给制,政府每月拨给每个孩子20元钱,统一使用。在饮食上,育儿所还配备一名营养护士,根据孩子年龄及所需营养,有计划地进行调剂饮食。除了主食之外,孩子们还可以吃到点心、蔬菜、肉蛋、牛奶及各种海产品。根据季节,每年给每个孩子发4套服装。孩子们的宿舍、被褥、床铺经常保持清洁,并按规定时间给孩子洗澡、洗脚,换洗衣服,剪指甲。每晚,保育员轮班照看孩子睡觉,孩子们在这个红色革命摇篮里健康成长。

06

胶东育儿所完成使命

绝大多数乳儿回到亲人身边

胶东育儿所1951年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育儿所绝大多数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或亲属的身边。1952年7月,胶东育儿所完成了历史使命,根据上级指示,除少数工作人员调离外,其余全部同孩子一起移交给乳山县,改名为乳山县育儿所,受乳山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5年,根据形势变化,乳山县育儿所撤销,对尚有9名没有被认领的孩子,乳山县育儿所于5月7、8、9日连续三天在《大众日报》上刊登启事,为孩子们查找父母或者亲属,最后无果后被乳山县机关工作人员领养。

抗战时期,乳娘们对所抚养的孩子倾注了所有心血,建立了深厚感情,甚至把亲生孩子送走,全心抚养革命后代。这是一种超越亲情的大爱,体现了老区人民以命相助的大爱情怀。

然而,质朴的乳娘始终保守着当年的秘密,对哺育乳儿的事情守口如瓶,从未对外炫耀,从未主动寻找,从未索取回报。很长一段时间内乳娘的感人事迹湮没乡间,鲜有人知。

为保护胶东育儿所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乳山党史、妇联等部门从上世纪80年代起,持之以恒地查访、挖掘,使一段段感动人心的事迹呈现在我们面前。

1984年,乳山县妇联走访调查当事人,搜寻整理胶东育儿所革命事迹、照片资料和采访手记,编写了《关于胶东育儿所的历史材料》。

2013年,乳山市委通过新闻媒体多次发布征集公告,对胶东育儿所、乳娘、乳儿相关资料、实物再一次搜集保护,并安排党史、文化、民政、电视台等部门分赴烟台、济南、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采访有关人物线索30个,征集文物资料769件,记录采访手记20件。

2015年,乳山市委举行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邀请50余名权威学者、军事专家、胶东育儿所亲历者走进乳山,共同研究乳娘精神等红色文化。

爱的寻找一直在继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乳山相关部门持之以恒地挖掘胶东育儿所历史。目前,已查访乳娘123人,共哺育乳儿150人,其中已知姓名的103人,不知姓名的47人;已查到保育员名单195人,其中取得联系的26人。已查到乳儿名单284人,其中取得联系的47人,31人与乳娘及子女、保育员保持联系,其余尚无联系方式。

为庆祝建党95周年,2016年6月29日,乳山市召开了弘扬和传承乳娘精神座谈会,邀请了全国红色文化研究领域权威学者、军事专家、革命后代、乳娘乳儿及亲属、胶东育儿所亲历者等近50人参加,回顾胶东育儿所发展历史,畅谈乳娘以命相助的大爱故事,讲述乳儿千里寻亲、感恩乳娘的曲折历程,阐述乳娘精神“忠心向党 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深化乳娘精神的时代意义。胶东育儿所18名乳儿共同发起了“寻找胶东育儿所小伙伴”倡议活动。

打造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

胶东育儿所教学点

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推进红色文化建设,2016年5月,乳山市在原胶东育儿所旧址、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旧址上修缮建成胶东育儿所教学点,占地面积9879平方米,建筑面积763.8平方米,由胶东育儿所纪念馆、胶东育儿所旧址两大部分组成,共10处展室。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分为四个展室,主要展示胶东育儿所筹建发展历程、乳娘哺育乳儿的故事、乳儿感恩寻亲的故事、乳娘精神的传承等内容,设有影像播放室。旧址部分包括胶东育儿所旧址、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旧址、幼儿生活室、伙房及三个复原的乳娘人家,共七个复原展室,给学员现场直观感受。自开馆以来共接待机关企事业团体739个,共26989人,散客24000人。

胶东育儿所旧址

通过聆听胶东育儿所乳娘感天动地的故事,参观旧址实物、实景,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群众与党和人民军队生死与共、以命相助的鱼水深情,体会党群军民之间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血肉联系,深刻理解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深刻领悟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乳娘,正是人民群众的以命相助,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切实增强任何时候都要勿忘母恩、视群众为父母的群众观念,增强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行动自觉,传承好忠心向党 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省委组织部研讨会照片

中央党校副秘书长冯秋婷参观胶东育儿所

中组部提高组工干部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学员参观胶东育儿所纪念馆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山东开放红色教育基地胶东育儿所》的短讯

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内景

新时代的乳山正在崛起

“红色+”产业带

如今的乳山,正将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发展的生动实践,把红色乳山作为城市文化和文化产业品牌,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老区样板。按照“红色场馆+全域旅游+绿色产业”的思路,已经建成乳山河流域老区大爱无疆田家村、桃源古村东尚山、红色密营石硼村、红色基地马石山等众多传统村落、美丽乡村、教育基地。目前正推进滨海新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黄垒河流域老区产业带建设。

母爱乳山建设

如今的乳山,已成为国家生态市、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食品安全城市,是中国长寿之乡、牡蛎之乡、秧歌之乡,是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爱心城市,文化先进市、平安建设先进市、科普示范市……正奋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统筹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城市功能配套、城区组团基础设施改造、“3+3”重点产业培育,以精致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奋力建好“母爱圣地、美好乳山”。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