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威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2-10-05 13:27:59 437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23日在威海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威海市市长 闫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3日在威海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威海市市长 闫剑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复杂形势,面对发展和安全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政府与全市人民一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463.9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6.9亿元;外贸出口1494亿元,进口538.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4.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和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8%,城镇登记失业率2.27%,均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全面落实“六稳”“六保”措施,针对原材料涨价、海运运力紧张、有序用电、煤炭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905个,解决融资需求148.9亿元,解决用工6.3万人。安排涉企财政资金25.5亿元,为3.3万家企业减免社保费1.9亿元,21.6万户市场主体享受税收优惠120.1亿元。103个省级重点项目、323个市级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年度投资完成率达到101%。46个重点项目获得6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全市存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新增贷款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不良贷款规模和比率继续保持全省低位。泓淋电力完成过会审核,威高骨科、百合生物成功上市。

  (二)创新动力显著增强。“1+4+N”创新平台体系深化拓展,在全省率先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高区获批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经区东方智慧谷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新示范基地。三角轮胎、天润工业等18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领军企业,好当家入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威力工具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威达集团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威高集团、拓展纤维获得第四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拓展纤维、中玻新材料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冲击新目标“双百”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5%,制造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1.7%,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碳纤维复合材料、海洋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文登区汽车及零部件、高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获评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康派斯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新北洋、天力电源等15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实施互联网赋能行动,新建5G基站1536座,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联桥纱线资源共享平台等1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宝威新材料等5个项目成为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南海新区获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2.2万人,增长17.7%,环翠区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域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远遥科技湾区一期工程启用,新增10家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纳入自然资源部与省政府共建。

  (三)精致城市建设全域推进。编制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开展城市体检,推进城市更新,完成103个老旧小区改造,更新40个小区转供电设施,实施100个小区智慧化改造。出台全国首部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全市住宅小区业委会、物委会覆盖率达到98%。打造城市运行指挥平台,推进“统云、并网、聚数”突破行动,一体化大数据平台获得数字政府管理创新奖。高标准开展铁路沿线、海岸线、环山路沿线“三线整治”。黄垒河等地下水库工程全面完工,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1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新开通3条海上航线,新增10个空中通航城市。世界首座四代技术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并网发电。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重大交通设施项目进展顺利,入选全国交旅融合绿色通行试点城市。

  (四)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面开展撂荒地整治,复耕复种率98%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增长6.4%,总产量增长9.9%,实现“双提升”。重点培育2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新建164个产业项目。新建1个种质资源库、20处特色产业基地、20处精致牧场,改造升级44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新培育2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5处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个省级海洋牧场、2处远洋渔业渔场。文登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乳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大对100个重点村帮扶力度,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新创建27个省级美丽乡村,荣成市获批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县。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实施205项重点改革任务,其中国家级、省级试点65项,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2项,荣成市获批省级综合改革和系统集成改革“双试点”。率先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保险试点,入选全国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完成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纳入限额管理的市级事业单位由227个精简至171个,压减24.7%。聚力创建“威海营商行”品牌,推出961项改革措施,建成全省首个线上营商环境全景式集成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7.9%,项目审批全链条闭环办理的做法全国推广。制定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实施新一轮城市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开展招商引资优化提升行动,举办第四届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等招商推介活动13场,新设立外资项目343个。举办首届韩国进口商品博览会,开通全国首条中韩海运电商专递,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271亿元,增长6.8倍。

  (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十大领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0.1%,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省首个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的城市。15个河湖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河湖湾一体化管护模式被水利部作为全国优秀案例总结推广。完成2769个入海排污口治理,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国Ⅲ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完成退化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4.5万亩。乳山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民生保障力度加强。2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1+2+N”民生服务平台完成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9.9%和96.8%。实施养老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在全国首创工伤智能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14项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创新推出“威你保”,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经验全国推广。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双减”试点城市,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再获全省第一。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批省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中医药改革经验入选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创建全国首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建成“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12处。举办第六届市运会。获评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创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三张清单”制度,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海防工作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台港澳、地震气象、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广“志愿+信用”模式,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72.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4.7%,比例全省最高。持续推动文化惠民,打造“书香威海”全民阅读品牌,创建50个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致化发展示范村。华夏演艺、威海民俗文化邨等创新提升项目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聚焦重大主题、重大活动,弘扬主旋律,唱响最强音。建成运营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举办国际艺术云交流活动、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经区韩乐坊等3个特色文化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44个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环翠区获评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

  (九)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坚持杜绝原发性疫情、严防输入性疫情,实施“关口前移、多重屏障、一体化管控”的精准防御策略,立足全链条全点位,编制18个重点环节平急转换方案,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坚持“外防输入”,严格境外入境人员、外籍船舶船员、进口货物闭环管控,制定船舶坞修疫情防控指引,严厉打击海上非法入境,境外疫情输入传播“零发生”。坚持“内防反弹”,全面加强公共场所管控,建立“快、准、全”排查随访机制,健全高效流调溯源队伍,精准阻断病毒扩散,国内风险地区疫情输入传播“零发生”。坚持“人物同防”,着重抓好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同步实施非冷链货物、国际邮件快件消杀,加强集中隔离场所、医疗机构管理,进口货物引发疫情传播和医疗机构院内感染“零发生”。全市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2万份,累计接种疫苗289.8万人、705.9万剂次,疫苗接种率、重点人群“应检尽检”率保持全省前列。

  (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健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机制,建立重点领域风险台账和职责清单,防范各类风险,守牢安全底线。集中精力打好渔船管控攻坚战,实施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管控,查处涉嫌违法违规渔船1329艘、违禁渔具7356套,渔业生产秩序明显好转。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明确43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直接监管责任部门,对重点企业开展驻点监管,建成安全生产实训基地,统筹建设一体化应急救援队伍,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6.6%。强化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预泄洪、拦洪5.7亿立方米,有效应对近30年来最大年降水量挑战。全面深化“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五色工作法”获评全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成果。探索推进“信用+N”模式,加快750个信用“五进”试点建设,获批省级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出台全省首个行政执法委托管理规定,被确定为全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新建8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诉裁对接调解模式成为全省标杆。平安威海建设扎实推进,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1.6%,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

  一年来,全市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和“三问三查三改”活动,开展“学典型、促发展”比学赶超,把学党史、用党史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依法行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持真抓实干,围绕“五化”重点任务,聚焦24个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打出组合拳,打好攻坚战,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奋勇争先、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上下付出艰辛努力,社会各界给予全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公安干警、应急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央、省驻威单位,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威海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四上”企业总量不大、增量不多,经济增长速度不快。产业链、供应链还不稳固,科技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资源要素约束趋紧,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和储备不足,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的任务繁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还有不精致的地方,乡村振兴还存在短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均衡。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海上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还有不少风险隐患。营商环境、法治环境仍有提升空间,政府及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行政效率、担当精神还需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过去五年发展成就和未来五年展望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是威海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五年,是经受重大考验、砥砺奋进,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城市发展蓝图,威海发展的定位更加精准、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五年来,全市上下坚定“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不动摇,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坚定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决心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实现量质双提升,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发展更趋均衡,“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展现出美丽生动的现实画卷,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精致”的内涵更加丰富。建设精致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威海的期望和嘱托,我们坚持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推进,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制定精致城市建设条例和评价指标体系,立稳精致城市建设的“四梁八柱”。奏响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四部曲”,有效解决16万套房屋“办证难”问题,盘活处置221个闲置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完成中心城区5566亩低效用地整治,排查治理一大批城市管理服务中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问题。深入开展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实施28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打通26条断头路,新建23个停车场,新增245处口袋公园。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文莱高速、西部环山路、环山快速路建成通车,莱荣高铁开工建设。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农村通户道路硬化、改厕、饮水安全、公交出行等实现全覆盖,特色乡村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位列全省第一。五年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65%提高到71.4%,城市宜居指数保持全国前列,入选全省智慧城市试点、全国美丽城市试点。

  ——这五年,“创新”的动力更加强劲。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持续做优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施冲击新目标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两个“双百工程”,新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276家,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晋升全省第一梯队。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870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28家增加到104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40%提高到67.1%,比重全省最高。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构建“1+4+N”创新平台体系,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到386家,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8%,居全省第1位。打造“英创会”等国际性招才引智平台,232人入选国家和省重点人才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3.1%提高到32.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这五年,“开放”的活力更加充盈。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外贸进出口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1.3%,外贸出口依存度43.1%,位居全省第一。成功引进惠普、捷普、联想等世界500强企业,五年来累计利用外资57亿美元,年均增长12.3%。推动与韩国仁川“四港联动”,构建东接日韩、西联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走深走实,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入选全国最佳案例。用足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获批实施省以上改革试点200多项,商事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100多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这五年,“海洋”的特色更加突出。强化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向海洋要潜力、要动力、要空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一城三核、全域布局的国际海洋科技城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成运行,全市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97家。推动海洋经济加速转型,海洋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15个,成为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海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被评为“中国海鲜之都”。大力推动港口整合,威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百万,达到110.2万标箱。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50个,打造“水清、岸绿、滩净、礁奇、湾美”的黄金海岸线。设立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海洋生态经济主题院士工作站,建成全省首个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区,成为国内蓝碳经济重要策源地。

  ——这五年,“生态”的底色更加鲜明。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最集约的资源利用、最严厉的责任考核,扎实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全省第一,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指标全省最优。“六水共治”取得积极成效,新增和恢复兴利库容1.8亿立方米,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示范市。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华夏城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

  ——这五年,“安全”的基础更加稳固。全力以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六治一网”社会治理经验全国推广,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完善“六化”森林防火工作标准体系,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威海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

  ——这五年,“文明”的风景更加美丽。新时代美德威海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市民培育工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入选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新馆、市方志馆建成开放,人均文化事业费、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等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完成474处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建成全国首个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培训基地,红色胶东展馆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信用“五进”工程,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这五年,“幸福”的成色更加实足。持续不断增加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保持在75%以上。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每年办理一批民生实事。五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社保、医保、低保、住房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年均提高9.9%和15.6%,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年均提高6.9%和16.9%。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健康城市、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等全国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岁。群众满意度调查全省第一,连续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威海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第十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支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保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水平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今后五年,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围绕“十个争先”目标,高水平推进“五化”,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进一步丰富完善“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目标定位和时代内涵。

  (一)全力建设精致城市。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格局、方位,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准定位,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主动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发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注重内涵品质提升,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不断增强全域发展的精致性、协调性、融合性,构建同城融合、协调均衡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开展渐进式城市有机更新、常态化城市体检,实施城市社区精致空间建设行动,探索解决“城市病”的有效路径,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和特色化发展的精致城市样板。

  (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现代化,始终把产业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构筑以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更具活力的高质量发展高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聚焦产业集群化,打造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做精做深十条产业链,推进制造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0家。聚焦产业绿色化,加快绿色转型,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省领先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聚焦产业智能化,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城市·云上威海”,“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40%,牢牢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三)全力增强城市软实力。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战略牵引,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彰显城市特色,增强威海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传承红色文化,活化传统文化,凝炼城市精神,讲好威海故事。深化全域文明创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面发挥“六治一网”治理模式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范例。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构筑对外交流平台,扩大海外“朋友圈”,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塑造国际化城市形象。实施产业强基工程,提高工业创新和设计能力,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更多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带动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四)全力转化比较优势。立足城市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加快推动生态、创新、开放、海洋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优生态宜居环境,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探索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创优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一个创业梦”的创新生态系统,以高能级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创优海洋发展环境,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海洋产业由“耕海牧渔”迈向“逐梦深蓝”。创优国际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推动流程再造、制度创新,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五)全力补齐短板弱项。突出“三个力保”,组织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重点项目,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七网”建设,破解城市发展各类瓶颈制约。坚持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完善“两纵两横”高速路网体系,推动铁路提速运行,整合优化港区功能,加快威海新机场建设。统筹“六水共治”,实施一批水源地、水系连通、供排水工程,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推进重大能源设施建设,新能源装机占全市装机比例超过50%。加快完善城市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六)全力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着眼于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群体共富、城乡共富、区域共富、物质精神共富。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以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为重点,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营造互帮互助、和谐共富的社会氛围。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打造发展质效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共同富裕先行区。

  三、2022年政府重点工作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入关键期,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一)坚持以企业为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企业基本盘,夯实经济增长根基。持续支持企业冲击新目标,启动“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促进骨干企业做优主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开展“四上”企业壮大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50家以上、各类“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上市挂牌企业3家以上。健全精准服务企业机制,完善“四张清单”,提升“一站式”惠企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威海企业家日”活动,完善联系帮扶企业、企业参与制定政策、惠企政策效果评价等制度。推动减税降费、政策性奖补等红利直达企业,实现“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有效应对供给冲击。精准开展银企区域对接、专场对接、特色对接,深化首贷培植、金融辅导和金融管家试点,完善“信财银保”联动机制,放大科技支行、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工具效能,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成本。完善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多渠道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健全信用风险差异化监管制度,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规范涉企检查频次、程序,减轻企业负担。

  (二)坚持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方向,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制造业的战略地位,紧扣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按照“一链一策”的思路制定细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持续提升制造业规模、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集群专班推进机制,构建“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特色园区”产业发展格局,新获批2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新入选2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持续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开展智能制造赋能专项行动,新认定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家,培育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标杆企业20个。推进“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新型数字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打印设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基础元器件及关键材料等细分产业,提升打造服务贸易等数字经济园区。

  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服务业规模,新认定工业设计中心10家。发挥综合保税区作用,做大跨境物流、保税物流。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城市配送、第四方物流等新业态,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培育“会展+”新经济业态,打造国际食品博览会、渔具博览会、艺术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全年举办各类规模会展活动100场次以上。积极培育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产业品质,大力发展医养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健身等消费产业。推进商业街区数字化改造,提升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快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特色热点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双向提速。打造“海上看威海”精品旅游线路,叫响“千里山海·自在威海”旅游品牌。

  突出海洋强市建设,促进海洋三次产业同步提升。完善良种繁育与推广示范体系,集中打造5处现代水产种业园区。新增2个省级海洋牧场,新建30处深远海养殖区。加快建设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打造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争创全国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植20家以上海洋生物“头雁”企业,新增10个带动引领作用强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项目。加快船舶修造产业高端化发展,打造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推动海洋制造业升级提质扩容。探索建立海上综合服务区,拓展“黄金水道”服务保障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

  (三)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经济工作生命线,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持续增强投资关键性支撑作用。按照“1+6”项目清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市级重点项目758个,其中科技创新项目140个、工业投资项目270个、城建工程105个、乡村振兴项目50个、海洋产业项目68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125个。完善招商引资机制,着力推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有针对性策划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城市推介、招商引资、贸易促进活动,引入一批好项目、好企业。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策划储备,年内获批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以上。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实行“亩产效益”评价,更加精准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要素。

  统筹实施一批县域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实施18项重点交通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莱荣高铁、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荣乌高速威海绕城段、乳山口大桥、威海新机场、威海湾港区配套工程建设。打通黄垒河、母猪河地下水系,加快建设米山、崮山净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加固病险水库17座。保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华能核电项目、“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有序推进66项“新基建”项目,适度超前布局信息基础设施,新增5G基站1500座,争创国家“千兆城市”。

  (四)坚持以城市国际化为引领,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四港联动”合作,推动中韩整车运输业务试运行,畅通中韩航空货运快线,推进威海国际多式联运中心配套产业园建设,稳定运营欧亚班列,打造4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进一步发挥海陆枢纽作用。坚持深耕日韩,举办第二届韩国进口商品博览会、中韩跨境电商大会,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建设。抢抓RCEP带来的贸易潜力和投资合作机遇,引导企业稳步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积极转化替代性出口订单,稳定外贸进出口规模。开展外贸优品汇活动,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融合发展。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创建2家省级以上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举办第五届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积极推进“城市合伙人”计划。

  (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持续拓展“1+4+N”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省级实验室等重点平台建设,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现代渔业等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推行“揭榜挂帅”“委托”“包干”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助力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充分发挥驻威高校创新“动力源”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加快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提升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承载能力,创建国家农高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举办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中韩创新大赛等活动,争创中国—东北亚创新合作中心。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科技领军企业达到18家。深化提升“威海英才计划”,积极探索柔性引才、“人才+资本”等新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人才驿站,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20名以上。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学徒制”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需求的“威海工匠”和技能型人才。

  加强统筹谋划,在15个重点领域开展系统集成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资金整合与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推动国企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能力。完善基金投资效益评价激励机制,提升基金投资成效。深化地方法人银行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深入开展“数源”“数用”行动,全方位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按照全链条优化、全过程监管、全周期服务原则,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改革事项试点。常态化开展涉企服务跟踪问效,持续开展“五减”行动,推进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全面落实“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实现更多事项集成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

  (六)坚持以全领域全要素全环节为导向,建设精致城市样板。健全精致城市法规规章、建设导则、管理规范和具体标准,持续开展城市体检,按照精致标准优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领域全环节。统筹推进市域一体化,促进东部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整治,推行“微改造”模式,靶向解决不精致、不文明、群众不满意问题。加快栖霞街、威海老港区等工程建设,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完成8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3.7万户总表供水居民改造“一户一表”设施,整治提升背街小巷60条。优化城区停车服务,着力解决校圈、商圈、医圈路段拥堵问题。巩固提升“红色物业”,开展“精致幸福社区”示范创建。丰富提升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一网统管”。增设智能便民服务设施,打造30个示范智慧社区。开展信用平台市县一体化建设,拓展信用惠民应用场景。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暨人居节,进一步打响宜居城市品牌。

  (七)坚持以城乡融合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试点实施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等惠农政策,新建高标准农田22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新增精致牧场20个,恢复扩大畜禽产能,保障必需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大力发展精致农业,争创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担任特色农业产业链“链主”,培育6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发展创意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丰富特色乡村旅游。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健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加大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稳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实施48个单村供水改造工程,新建107个农村电网项目,新增2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行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2.7公里,消除存量危桥42座,实施895公里村路安防工程。扎实推进精细乡村治理,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实施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开展乡村人才振兴培训活动,新招募乡村振兴首席专家600名以上。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产业和就业帮扶,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多措并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内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

  (八)坚持以绿色低碳为路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省领先。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治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开展“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攻坚,改造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推进污水处理厂提升标准,完成137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实行“一河一策”,加强母猪河、黄垒河等流域水生态治理,整治河道63公里,完成5个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新一轮海岸线修复和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入海排污口治理,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协同防治,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优化“林长制”管理机制,巩固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果,完成修复造林4.5万亩。

  先行先试发展蓝碳经济,持续放大蓝碳经济策源地效应,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蓝碳市场交易试点。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积极开展供热、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支持乳山市推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制造企业示范创建。精准管控“两高”项目,有序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和能耗“双控”,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争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九)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扎实推动幼有善育,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扎实推动学有优教,深化全国教育“双减”试点工作,启动中心城区普通高中建设,实施校园安防建设提升工程,打造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扎实推动劳有厚得,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打造“就好办”就业品牌,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9800个,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扎实推动病有良医,加快医疗保健集团建设,实施新一轮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推动分级诊疗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发展,全面深化医疗待遇保障、医保支付、基金监管、医药服务供给等领域改革,创建国家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处,增设医疗卫生床位1000张。扎实推动老有颐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争创3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建15处医养联合体,改造提升10处农村敬老院,新增93处农村老年餐桌,养老机构新增护理床位889张。扎实推动住有宜居,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政策,完成4133套棚改房建设,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472套。扎实推动弱有众扶,完善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模式,开展孤困儿童助学工程、医疗康复计划,建立低保等困难群体多层次梯度式救助格局。坚持不“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贴近群众需求,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18项补短板事项,办好一批“微实事”,实实在在增加群众获得感。

  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典型培育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水平,实施文化公益创投项目40个,新增城市书房4处、乡村书房12处,举办文化公益讲座、培训2500场。打造“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放大品牌文化活动带动效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刘公岛教育培训基地。实施专题档案记录工程,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满足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下举办铁人三项赛、霍比帆船公开赛、国际顶级乒乓球赛、全国棒垒球赛等品牌赛事,积极发展海上休闲运动、冰雪运动,打造国际休闲运动之都。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海防建设,强化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服务保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史志档案、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工作。

  (十)坚持以安全发展为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威海。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境外、国内疫情重点地区来威人员闭环管理,持续强化进口冷链食品、货物、邮件全链条管控,实施胸科医院改扩建和市级后备定点医院改造,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力保持疫情防控平稳态势。坚持全覆盖、专业化、广培训、严执法,“四位一体”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企业本质安全攻坚,分行业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程。为53.1万户居民更新管道燃气附属设施。健全海上安全治理机制,深入开展海上安全拉网式、起底式专项检查,推广渔船防碰撞预警系统,提高海上联防联动、应急协同水平。全面推行“港长制”,推进渔港渔船组织化管理,深化“三无”渔船排查整治,确保渔业生产秩序持续安全规范。强化城乡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提升洪涝干旱、台风、地质灾害等防御工程标准。“一山一策”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新建防火通道124公里、山区通讯基站44处。提升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开展全民安全知识科普教育“五进”活动。加强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统筹社会化救援力量,提高科学处置能力与水平。

  加强风险监测,稳妥处置不良贷款,有效治理恶意逃废债,专项整治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健全政府债务偿还和风险化解的良性机制,降低债务率和融资成本。建设药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抽检覆盖率,持续巩固“双安双创”成果。深化“六治一网”治理模式,优化“1+2+N”民生服务平台,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市。统筹发挥信访、调解、仲裁联动作用,强化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开展打击走私专项行动,加强基层反走私综合治理。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定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

  各位代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一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融在一起,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来谋划推动工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始终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过程,持续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始终坚持把高效施政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大力整肃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锤炼“严真细实快”过硬作风。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环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牢约束权力的“笼子”,扎紧政府花钱的“口子”,勤勉务实、清正廉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唯有苦干实干,才能不负重托、不负人民、不负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