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海,与世界名企共赢的底气在哪?喜欢看日剧的朋友,大概对软银集团(soft bank)都不陌生,因为每集结束时,都会有清亮柔和的女声念出赞助商的名字,十之八九,软银都在列。软银(soft bank)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大企业,2020年,软银的...
威海,与世界名企共赢
的底气在哪?
喜欢看日剧的朋友,大概对软银集团(soft bank)都不陌生,因为每集结束时,都会有清亮柔和的女声念出赞助商的名字,十之八九,软银都在列。
软银(soft bank)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大企业,2020年,软银的年净利润超4.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895亿元),创下日本企业利润水平历史新高。软银也是全球第三大赚钱的企业,前两位分别为净利润570亿美元的苹果、490亿美元的沙特阿美。
就是这样一家世界级的强企,在2016年选择将其最大服务外包基地项目落户威海,签约仪式上,软银执行董事荒井孝之表示:“和威海共赢,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期待。”
威海为何会受到软银青睐?获得多个世界名企认可,是偶然还是必然?
1 地缘优势
发往韩国的包裹多久到达?威海的答案是:最快两天,包裹就会到达韩国消费者的手中。
这就是威海所具有的天然地缘优势。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滨临黄海,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威海是中国大陆距离韩国首尔最近的城市,也是距离日本最近的城市。
事实上,从北京乘坐飞机前往威海需要一个多小时,从韩国首尔出发则仅需45分钟。走海路的话,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威海距离韩国仁川港仅95海里。
去年,威海市开通了首条直飞日本的全货运航线,两地货物运输一小时可达。威海到大阪的客运航线也在研究开通,两地“一小时经济圈”的蓝图落地在望。
正是由于这种地缘优势,来威海投资的日韩企业非常多,走在威海南海新区的街道上,犹如身处一座模糊了国籍的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中、日、韩三国语言的招牌。
威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须走对外开放的路子,它也不可避免得成为国家与日韩经济交流的“桥头堡”:
1984年,威海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威海港和石岛港为国家一级对外开放港口。
1990年,威海开通了至韩国仁川的海上客货运输航线,在中韩两国架起了经贸往来的金桥。
1990年和1992年,威海先后创办国家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威海南海新区确立为山东省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后,当地则试图将南海新区打造成中韩经济交流的“桥头堡”。
截至目前,威海在对外开放领域承担着3项国家级试点任务,分别是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这些试点政策的叠加效应,使威海的对外开放走在全省前列。
威海外贸依存度全省第一,达到42.1%,比全省高22.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数量全省第三,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由1292家增加到1673家,占全省的9.93%;累计利用外资59.4亿美元,年均增长14.5%。
相应的,威海营商环境的打造从最初就面临着更高水平的要求,和与国际接轨的压力。
刘彬 摄
2 高瞻远瞩
威海营商环境的理念,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高瞻远瞩,一是躬身服务。
早在2013年,威海南海新区就敏锐地指出,“威海……既是正在加速崛起的环渤海重要经济圈,更是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在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之下,南海新区定下了5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即一体化推进城市功能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交通物流体系建设,一体化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推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此外,南海新区对工业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整合,减少了5个审批环节,建立了清晰明了的审批流程图,并推行了“统一登记、牵头办理、并联审批、集中收费”的运行模式,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了近一半,中介收费降到行业标准下限的40%以下。
良好的招商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了很多一水之隔的韩国人来此投资、旅游,这些均为南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和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威海城市宣传片《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
2019年,威海提出“四港联动、深耕日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与韩国仁川正式签署《打造东北亚物流中心战略合作协议》,以威海海港、威海空港和仁川港、仁川空港为依托,开展“四港联动”,实现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将威海建设成为山东通往日韩的重要国际物流窗口和节点城市。
跨境电商时代,又让威海对日韩的开放水平达到了新高度。
威海聚焦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聚焦日韩进行精准靶向招商,吸引了SK、浦项、日立、软银等一批日韩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评价:“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与中国威海的合作已成为中韩两国地方交流合作的典范。”
3 躬身服务
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威海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躬身服务的实干作风则为威海留住了外企、提升了营商环境美誉度。
威海被称为山东政商关系最好的城市。建市以来,历届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不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威海市商务局等政府涉外部门主动作为,多角度切入,为外商和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外资企业素有“生人敲不开门”的说法,但在威海,许多外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不知该找哪个部门解决的企业,先找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资金融通不足、产品物流受阻、外汇政策法规解读、科研经费申请,或是上下水管线出问题了、房产证土地证下不来了、产业园门口想开个公交站……不管事大事小,威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都会帮忙解决,琐碎中累积起信任,也换来企业的真心托付。
2019年,威海召开了日本投资企业营商环境座谈会,对于企业提出的诉求,相关部门当场给出解决方案,以实干、高效的姿态,赢得了日资企业的信任。
在威海生活了17年的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会长郑东权这样评价:“在中国工作的韩国人都知道,威海的营商环境有多好。”
三星重工业(荣成)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南吉则表示,“我们在全球有几十家工厂,威海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他们为了我们殚精竭虑。”
自1992年日本三菱商事投资设立山东鲁菱果汁有限公司以来,已有韩国的现代重工、乐天集团、三星、SK集团;日本的三菱商事、软银集团、日本烟草(泰宝美客)、伊藤忠商事;美国的惠普;法国的液化空气、欧尚集团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威海投资兴业。
2020年,威海荣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1年,威海已拥有1441家外资企业、3969家进出口企业。
4 守正创新
如果说,高瞻远瞩和躬身服务是威海营商环境的底线和常态,那么守正创新则是威海面对危机和变故的黄金法则。
从1992年至今,外资与威海的故事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其中最惊心动魄、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威海凭借“软实力模式+巧实力整合”,成功实现惊天逆转,不仅留住了想要撤资的外企,还吸引来更多世界名企,为威海过硬的营商环境实力写下完美注脚。
时间退回至2014年,当时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因集团产业布局调整,要重构全球产能,打算将威海、苏州两地的打印机业务转移至越南。
彼时,三星的打印机业务是全省最大的韩资工业项目,一旦撤离,威海每年将损失4亿多元税收、近20亿美元进出口额,威海全市117家配套企业将遭受极大冲击,近2万名职工面临下岗失业。
在这种情况下,威海高新区做了以下几件事:
1. 成立由管委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专业招商团队。
2. 招商团队先后拆解了多台激光打印机的八千多个零件,整理链式招商目录和地图。
3. 结合本地现状,对接全球重要供应商及配套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攻坚。
通过临危不惧的魄力和层层攻坚的努力,威海不仅留住了三星A4(威海)、整合了三星A3(苏州),还引进了打印机龙头企业美国惠普及配套企业,将威海高新区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全球激光打印机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威海主政者的理念中,留人并不是单纯留下项目,而要设身处地的为投资者着想,为其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让外资企业留得舒服。比如威海高新区以惠普产业园为中心, 在3公里半径内布局了2所国际医院、1所国际学校、3所职业学院、17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再比如积极协调国家工信部、青岛海关、济南铁路局、青岛港等,为惠普产业链提供标准制定、通关便利、中欧班列、航运保障等专业服务。
结 语
威海被列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也曾荣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17家全球500强企业,一千多家外资企业,无不诉说着威海对外经贸的闪亮业绩和过硬的营商环境。
如今的威海,既深耕日韩,也放眼世界,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积极融入、主动服务,立足“大循环”,促进“双循环”。
位于大陆最东端的地理位置,给威海带来了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也让这个沿海城市在营商环境领域面临着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所幸,威海在压力之下,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营商环境法则,那就是“专业化水平、国际化视野、法治化规则”,以高瞻远瞩和躬身服务打造常态化服务,同时以守正创新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
威海于1987年建市,建市五年后,第一家外资日本三菱商事来威海投资,设立了山东鲁凌果汁有限公司,此后二十多年,越来越多的外资来此落地,可以说,外商投资的历史,也是威海的发展史。威海,以自己的格局与智慧,赢得了外资企业的青睐,未来,它将继续书写与世界名企共赢的新篇章。
值班总编:王岚
复审:孙美玲
策划:新平、冷冰
文字:迦叶
图片:宫举卫
编辑:周宗玥、鞠磊
来源:威海市委网信办 新浪山东